Search

最近收到了好多分享與回饋,也收到一些共同提問:比賽選曲、事業經營,怎麼招生、留住學生,學生跑掉很受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最近收到了好多分享與回饋,也收到一些共同提問:比賽選曲、事業經營,怎麼招生、留住學生,學生跑掉很受傷怎麼辦;為什麼教法這麼獨特但沒有在學校位居要職,這些系統性的教法跟思考,是怎麼來的.等等。

收到大家的回饋(放在IG 限動裡,也會再慢慢上傳)很開心,大家的這些提問,或許可以找個時間直播,用講的分享比較快。(笑)

看著提問,我也開始思考了一些問題,想到每個人小時候的一些特質,是影響到以後的,例如,從小到大,我不排斥任何一個小圈圈,但也不屬於任何一個圈圈,班上總會有被排擠的同學,我很容易看到他,然後去當他暫時的朋友。

小時候數學不錯,但與其說是數學影響我現在的邏輯,不如說是思考的精神延續。記得小時候在數學競賽時,還有平時的練習題,我總會不停的想,絞盡腦汁試著去把答案解出來。那種想解答的精神,直到長大教學時明顯的再次出現,還有在樂譜裡面看到不懂的樂句、想不懂的精神或彈法時。

(中學時很喜歡補數學,也都遇到有趣的補習班老師,補習班的作業我都會盡力寫完,但補英文時每到補習班必睡,睡慘,所以很快就不補了)

為什麼長這麼大才顯現呢,因為在台灣的求學時間,我只趕快把音練好,期待老師幫我把曲子修好,老師說好,就是好了,還沒好,硬著頭皮上台就是。在美國時,老師的教法跟放生沒什麼兩樣,求生意志就更濃厚了。



關於教育或在學校位居要職,其實大家把我看的太大了,我沒有那麼厲害,但我覺得教育可以很廣,所有人都關注比賽得第一的同學、關注在國際比賽拿獎的優秀音樂家,他們的努力與傑出、亮眼,當然很值得被關注,但一批批科班畢業的音樂人,除了那極少數的第一名,其他中上/中段/中後段的學生日後的職涯、進入職涯後的自我進修,人生發展與心境,更該被關心。

音樂的路,應該很長,應該在畢業後真正進入人生。



從以前一直會有朋友或學員,有如何留住學生或學生跑掉很受傷的困擾。其實大家問錯人了。

學生跑掉或換老師這種事,我真的在這方面沒有玻璃心。在很年輕的時候,可能會有點上心,怕自己做不夠好。

但隨著年紀越長,面對這種事,比起受傷,#更怕傷到人,因為我們這種職業,要傷人太容易了,每個人受傷的點不同,很可能不小心就傷到了人。

「那你的玻璃心在哪?」被問到這問題時,我突然呆了一下,想了很久。

我想,應該就是明年專輯出來時,你們不買吧。(哭倒)

#無縫接軌置入 #但其實進度嚴重遲緩

🌟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chuan18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